三角形的高是一條具有重要性質的直線,與平面幾何問題密切相關。那麼高是什麼,如何算三角形的高?請參閱下面的文章來找到答案以及計算三角形高的最簡單公式。
目錄
三角形高計算公式
計算正三角形的高
計算等邊三角形的高度
直角三角形高計算公式
等腰三角形高計算公式
三角形的高的定義
三角形三條高的性質
三角形高計算公式
計算正三角形的高
如何利用海倫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高:
其中 a、b、c 為邊長; ha 是從頂點 A 到邊 BC 所繪的高; p 是半週長:
例如:
給定三角形 ABC,邊 AB = 4 厘米,邊 BC = 7 厘米,邊 AC = 5 厘米。由A與BC交於H計算高AH,計算ABC的面積。
獎:
三角形半週長:P = (AB + BC + AC) : 2 = (4 + 7 + 5) : 2 = 8(公分)
高度
=>
考慮三角形 ABC,我們有:
所以,
計算等邊三角形的高度
假設等邊三角形 ABC 的邊長為 a,如圖所示:
裡面:
h 是等邊三角形的高
a 是等邊三角形的邊長
直角三角形高計算公式
假設在 A 點處有一個直角三角形 ABC,如上圖所示:
直角三角形邊長和高計算公式:
1. a2 = b2 + c2
2. b2 = ab′ 且 c2 = ac′
3. 啊= bc
4. h2 = b′.c'
5.
裡面:
a、b、c 是如上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的邊;
b' 是邊 b 在斜邊上的投影;
c' 是邊 c 在斜邊上的投影;
h 是從直角頂點 A 到斜邊 BC 所畫的直角三角形的高。
例 1:已知三角形 ABC 直角於 A,高為 AH。已知 AB = 15cm、HC = 16cm,計算 BC、AC、AH。
獎:
應用直角三角形 ABC 的代數公式,我們得到:
AC2 = CH.BC = 16.BC
根據直角三角形 ABC 的勾股定理,我們有:
AB2 + AC2 = BC2
⇔ 152 + 16.BC = BC2
⇔ 西元前2年-西元前16年-西元前225年=0
⇔ 西元前2年-西元前25年+西元前9年-西元225年=0
⇔ BC(BC - 25) + 9(BC - 25) = 0
⇔ (公元前 - 25)(公元前 + 9) = 0
⇔ BC = 25 或 BC = -9(消除)
⇒AC2=16.BC=16.25=400⇒AC=20(公分)
考慮直角三角形 ABC,其:AH.BC = AB.AC(幾何公式)
=> AH = AB.AC/BC = 15.20/25 = 12(公分)
所以BC=25(公分);交流電=20(公分);AH=12(公分)
例2:
已知三角形ABC在A點為直角,AB=24cm,AC=32cm。 BC的垂直平分線分別與AC、BC相交於D、E。計算 DE。
獎:
考慮直角三角形 ABC,我們有:
BC2 = AB2 + AC2(根據勾股定理)
BC2 = 242 + 322
BC2 = 1600
公元前=40(厘米)
EC = BC : 2 = 40 : 2 = 20(公分)
考慮直角三角形 ACB 和直角三角形 ECD,其中:
有∠A = ∠E = 90o
∠C普通
=> 三角形 ACB ∾ 三角形 ECD (gg)
=> AC/EC = AB/ED
=> ED = AB.EC/AC = 15厘米
所以ED = 15cm
等腰三角形高計算公式
假設有一個等腰三角形 ABC 在 A 處,高 AH 與 H 處垂直,如上所示:
高度AH計算公式:
因為三角形ABC在A點是等腰三角形,所以高AH也是中線,所以:
⇒ HB=HC=½BC
應用勾股定理,將直角三角形 ABH 置於 H 處,可得:
AH²+BH²=AB²
⇒AH²=AB²−BH²
例如:已知ΔABC在A平衡,BC=30(cm),高度AH=20(cm)。計算該等腰三角形邊對應的高度。
答:設 ΔABC 在 A 處為等腰三角形,BC = 30(cm)
⇒BH=CH=15(厘米)。
應用勾股定理,我們得到:
現在我們必須計算 BK = ?
我們有:
另一方面
因此,我們有⇔
三角形的高的定義
三角形的高是從一個頂點向對邊繪製的垂直線段。這個對邊稱為對應於高的底邊。高度的長度是頂部和底部之間的距離。
三角形三條高的性質
三角形的三條高都過同一點。該點稱為三角形的垂心。
只需要計算上述計算三角形高的公式中的未知部分,就可以計算出三角形的高。
重點是什麼?計算三角形質心的公式